影評《小飛俠與溫蒂》創作上一心想四面討好,最後卻只落得裡外不是人

Disney + 推出的《小飛俠與溫蒂》是一部既想為經典故事帶來時代新意,卻又不敢真正放手去做的泥沼作品。這部獨家電影再度重蹈覆轍,把迪士尼經典動畫真人版系列電影的所有問題全部呈現出來。



回頭看 1953 年動畫版《小飛俠》,彷彿在看《後宮甄嬛傳》


如果以現在的眼光回頭去看 1953 年的動畫版《彼得潘》,會發現其中確實有許多如今看起來微妙不已的情節。比如,故事中反覆強調的“拒絕長大及告別童年”的主題,奇妙地站在一個與青春期或性成熟有關的轉折點。 電影不久開始便特地強調了小仙子叮噹的身材,甚至還以此作為故事的笑點。

此外,叮噹因為彼得潘而對溫蒂產生的嫉妒之情,成為了《彼得潘》劇情發展的重要關鍵,再加上叮噹曾設計讓溫蒂自高空墜落,乃至於夢幻島上的美人魚們就像是想淹死溫蒂的相關情節,讓人在如今看到這些橋段時,不禁會心生一股彷彿自己是在看《後宮甄嬛傳》的感覺⋯⋯

至於小飛俠彼得潘的設定也同樣如此。 《彼得潘》中,雖然彼得潘明顯喜歡溫蒂,卻也曾毫不客氣地嫌她太過囉嗦,認為對方只需要聽他命令就好。而且,彼得潘在片中的個性,甚至還有點像是《木偶奇遇記》裡那個一心只想縱情玩樂,最後變成驢子的壞孩子一樣,最後則使《彼得潘》雖然如今看起來還是輕快歡樂,但也總在不少地方,會令人不禁於心中皺起眉頭。

看到《小飛俠與溫蒂》理性的調整,卻無法獲得感性共鳴


也許正因為《彼得潘》曾受到對印地安人描述的批評,因此在《小飛俠與溫蒂》中進行了相當程度的調整,《小飛俠與溫蒂》試圖使劇情更合理及現代化,並且賦予彼得潘與虎克船長的恩怨更復雜的起源,同時也為溫蒂帶來更鮮明的成長曲線,這些都帶著點黑暗色彩的成熟調性。

然而,儘管這些現代化的嘗試在理性上看起來不錯,卻無法從感性方面真正獲得共鳴。這種現象與先前的《仙履奇緣》、《阿拉丁》和《木偶奇遇記》等真人版電影的問題相似,全部由於無法真正放手調整原版劇情,導致內容變得不上不下,在故事主題的邏輯方面,也往往顯得自相矛盾。

這種狀況使得這些作品既難以滿足那些熱愛原版的人,又讓希望能看到時代新意的觀眾失望而歸。相比之下,以反派作為主角,用全新角度來切入故事的《黑魔女》與《魔女庫伊拉》等片,則明顯更有趣。



《小飛俠與溫蒂》角色刻劃左右搖擺,全片調性不一致


《小飛俠與溫蒂》電影在角色刻畫上並未成功,而且全片調性不一致。儘管電影試圖對角色進行重新刻畫,但只停留在表面,給人一種編導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覺。舉例來說,溫蒂這個在原版動畫中最不具殺傷力的角色,在電影中變成了時刻討厭的角色。

她的成長變化也沒有得到充分展現,最後只是一個半桶水的調整。這種情況使電影的全片調性不太一致。當劇情看似要帶來一點黑暗色彩時,便急著變回歡快活潑的調性,讓觀眾難以適從,不知道這部片到底想往怎樣的方向走去。

電影在創作上一心想四面討好,最後卻只落得裡外不是人。雖然修改原版角色種族與性別並非真正的缺點,但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電影只是做一點改變,沒有成功地將老舊與現代觀點結合起來。這使電影本身像雙頭馬車,讓觀眾顛簸不已。

電影最終只淪為了一部令人失望的迪士尼動畫真人版電影,讓那個想著快樂的事情便能在天空中自在飛翔的夢幻氣息,消散於卡在中間的一片虛空之中。因此,儘管《小飛俠與溫蒂》並不是最糟的一部,但它確確實實讓人失望。

張貼留言

較新的 較舊